2012年2月28日

趕屍

    香港早期有不少鬼怪電影都以「趕屍」作為題材,比如《鬼道》、《殭屍道長》等。現實中「趕屍」這行業真的存在嗎?從事這行業需要具備甚麼條件呢?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
趕屍電影中常常見到他
(網絡圖片)
    「趕屍」相傳沿自於湘西,即是現在湖南省的西部,是中國其中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也是出名的文學家沈從文的家鄉,他筆下的湘西不但擁有美麗的山水風光,還有純樸的鄉土民情。也許人們會奇怪為什麼這個「恐怖」的行業會出現在這呢?其實不必太驚訝,因為人們在外逝世後,堅持葬回家鄉,正所謂愈是純樸的地方,鄉土情感愈深,像沈先生就算去到城市後,也對家鄉念念不忘,所以即使死後他們也堅持回到自己的「根源」,可是以前大部份少數民族都未開發,交通十分不便,運送屍體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便出現「趕屍」這行業。
湘西(網絡圖片)
     「趕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文獻記載的資料不多,只知道不但從事這行業的人須經過嚴格挑選,就連屍體都要符合若干條件才能趕。首先趕屍匠須懂得茅山術外(已失傳),知道怎樣控制屍體站立、行走等。另外,也要通過體能測試,長時間攀山涉水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還有膽量,人們對於死亡都把抱有恐懼,更何況與一群屍體日夜相對,所以師父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測試,例如夜晚時份要求徒弟放些東西在屍體身上,以上三種條件缺一不可。至於挑選屍體的條件,第一,必須「新鮮」,因為那時沒有冷藏,屍體很快腐爛。第二,病死、被雷劈死、吊頸自殺等不趕,他們相信這些人地府會處理。第三,死者與趕屍匠生辰是否相沖。
以下是一段探討湘西趕屍的特輯



    現代人們不太相信「趕屍」是靠茅山術,他們嘗試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屍體能走動的原因。說屍體能走動是一個假象,趕屍匠用了掩人耳目的方法,例如背屍體,用二根竹子抬一群屍體等。
背這麼久也太累了吧
(網絡圖片)


這畫面一點都恐怖,有點滑稽
(網絡圖片)
    趕屍的方法到現在依然是個迷,但它背後代表的是傳統中國人對於鄉土的那份情,他們熱愛自己成長的土地,那裡是他們的起點,那裡便是他們的終點。而身在這個大都市的你可有那份歸屬感?

想知道更多科學解讀法或了解更多可到趕屍:http://baike.baidu.com/view/86808.htm

2012年2月25日

古法美容--線面



線面,又稱爲挽面、絞面或者介面。這古法美容在清朝慈禧時已出現,二、三十年代非常盛行線面由中國北方傳至南方、臺灣由甚至傳到印度等地。線面能令皮膚會變得白滑,有些鄉間出嫁前會線面。

做線面所需的工具很簡單,包括海棠粉和線。海棠粉又稱七姐粉,因為以前的女性喜用這些粉去祭祀織女七姐。海棠粉與麵粉差不多,但質地更幼滑,而且帶有陣陣香味。(見圖)海棠粉的使用可以令毛髮更顯現,線面更容易。線有分粗幼,粗線用來清除較多較粗的毛,幼線則用於皮膚較為幼嫩的位置。

除了這兩樣東西,還要有眼力、牙力和手力。

線面過程:
1)將海棠粉塗在面上
2)口含住其中一端線頭,再用雙手將線砌成兩個三角形,像漏斗。
3)利用三角形的尖端位,加上口的前後推動,將毛髮連根拔起。
4)最後搽點潤膚露,就ok!

整個線面過程時間達10-25mins 不等。工具簡單,只需付出點點勞力。
因此有不少做線面的,在街邊放上兩張凳子,便擺起攤子來。
看過不少愛美的婦女在行人道線面,頭髮挽起,露出粉牆般的面孔,真的有點嚇人。這令愛美的女孩卻步。也有些阿姨在小店裡擺檔口,天水圍新北崗有間。

線面的確會痛,尤其是拔唇毛,麻辣辣痛,習慣就不覺。除了面部,你喜歡的話,手毛腳毛,甚至腋毛也可以拔。

線面建議
1)皮膚敏感的、生痘痘、有傷口的人避免線面。因為線會刮傷痘痘、傷口導致    
     惡化。
2)線面後面會泛紅的,容易出現敏感粒。
3)線面後毛髮是不會變粗,因為是連根拔,除非拔斷了。
4)一般等毛髮長出來,才需要再線面。


男人試線面


RTHK GIMME5 恐懼鬥室線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Mw5mpb0FJo


P.s 海棠粉還可用來去掉銀器的污跡、銹斑等。



資料來源 : http://infolink.tvb.com/provideknowledge.php?thread_id=51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303/00176_052.html



2012年2月21日

少數族雜貨店

香港是個國際都市,在這個小小的地方上住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居民,比如尼泊爾、印度等。這些少數族群把自己的文化帶到香港,如飲食方面,致香港有美食天堂之稱。可大家有沒有想過他們在這異地是怎樣生活的呢?他們去哪裡買服裝的呢?他們的需要就像非主流的思想般往往被社會所忽略,甚少有人站出來為他們發聲。所以這次要介紹一間多民族的雜貨店「異流民族雜貨 Exotic Ethnic Zakka」,「異流」是來自英文EXOTIC。




首先說的不是這店賣的是甚麼,而是店外的設計。「異流」位於花園街的樓上舖(二樓),說起花園街大家還記得去年火災的悲劇嗎?這條多災多難的街道正漸漸地回復生命力。「異流」也在這狹窄的縫隙中勇於求存,為了得到人們的關注,店主花了不少心思去布置店內外。門口挂了不少手工藝品,一踏去,立即傳來了抒情的異國音樂,從一樓走到二樓短短的時間內,令人錯覺去了另一個國家,因為不論墻上的油漆、塗鴉、裝飾等都充滿異國風情,甚至連扶手也包上了一層精美的布料、梯級間都印上了店名。

用碎布整的畫框



鐵門也有裝飾


墻壁上的貼圖
終於到達二樓
「異流」主要消售日本、尼泊爾、非律賓等少數族群的服裝、飾物、家居用品。店主不但到各地精挑細選貨物,還在貨物上加入自己的設計,所以說這裡的貨物是獨一無二。








另外,她也堅持特客如友,常常在網絡上和愛好者交流意見,定時舉辦活動,如手工藝班。

這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們值得我們去支持,因為他們的堅持才令「人」明白到生活不只是生存!





有興趣的朋友可到:九龍旺角花園街 182 2
或前往它的facebook異流民族雜貨Exotic Ethnic Zakka
 






 


 

2012年2月16日

羊毛氈專門店「手作仔」

     送禮物對於很多人而言是一種煩惱,不知道也不想了解對方想要些甚麼,隨便在精品店拿一樣禮物,又或者以價錢的高低去決定。送禮物對我而言是一項學問,一份貼心的禮物代表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心意,所以絕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喜好去挑選禮物,也不要以金錢去衡量它的價值。今天要介紹這間小店舖是名副其實手作仔」,提倡用最容易的方法親手製作愛的禮物。

    「手作仔」是羊毛氈專門店,開張已兩年多了。羊毛氈是歷史記載中最古老的織品方法,西元六千五百年前在土耳其已找到羊毛氈手工藝品,如地毯、鞋子、衣服等。羊毛氈這織品方法十分簡單,主要分為針氈和濕氈,前者較為普遍,用一根針製作出不同造型如動物、卡通人物、食物等。「手作仔」的老闆眼見羊毛氈在日本和台灣盛行,於是開辦了這間專門店,售賣各種品牌的羊毛、材料包、相關書籍,甚至開班教授織品的方法。

各種羊毛

材料包
 
     初來報到的朋友不妨看看價錢牌上有幾顆星星,星星愈多代表難度愈過。另外,也可以詢問職員的意見,他們會樂意解答你的問題,例如告訴你哪個部份有難度,可以怎樣做,大概用多少時間等。

 


還有它也提供了短片教導初學者一些基本的方法。

    親手做一份禮物對於忙碌的都市人而言也許是奢侈的,正所謂時間就是金錢。不過偶爾享受這份奢侈,不但令對方感到窩心,也給自己一個靜下來的機會。逛手作仔」時,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麼悠閒。


    就算最後的製成品不是想像中的完美也不要緊,因為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對方一定會感受到你的心意。就像筆者直到現在最珍惜的玩具便是祖母親手製的熊寶寶,雖然她沒有漂亮的外表,但那一針一線包含了她深深的祝福

有興趣的朋友可親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7樓蘋果商場7070號鋪
或上它的網頁
http://www.handcrafter.com.hk/contact.php

2012年2月12日

舊式小藥房



       這間在舊屋村的小藥房,地點不在鐵路沿線,不會出現人頭湧湧的情況,沒有人會推著車仔,瘋狂地搶購大批奶粉、藥物、日用品。近年,在藥房的兩旁,就分別被百佳超級市場、萬寧、Taste(大型超市)包圍,不知道其生意受到多大影響?

        這家店雖小,但小店有小店的好,店內五臟俱全,左邊售賣西藥,右邊售賣中藥,而中間及門口則擺放多款日用品。除了價錢較便宜,最重要是能夠令人享受到購物的樂趣,常常都會有街坊在店內與店員聊聊天,分享今天買菜的情形,好像朋友般熟絡。

        筆者都會經常光顧這家藥房,欣賞店員服務態度良好。記得有一次購買洗手皂液,由於很怕有濃烈或奇怪香味的皂液,於是問店員哪一款香味比較正常,容易接受。於是,店員就把每一款皂液都打開來讓我聞看看,甚至還主動從貨倉拿出未有放在貨架上的產品讓我挑選,好像在買香水。雖然選了頗久,店員不但沒有一絲不耐煩,還很有耐性地介紹產品,反而讓我覺得不好意思。最後,她很開心客人能夠買到想要的東西,而我則獲得一次愉快的購物經驗。

        另一個吸引筆者的地方是店內養了一隻好可愛的貓。


我叫BB,今年兩歲半。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私家紙箱內睡覺,偶爾會被主人抱出來迎賓。睡飽後,我會坐在店前的貨品上看街街。我最怕有大狗,以及會發出隆隆聲的大貨車經過,嚇死我!每天下午五時就是我最期待的時刻,因為有一個街坊會帶著我的老友——松鼠狗來藥房。至於我們為什麼會成為好友,我們又是用什麼語言來溝通?秘密,不告訴你。














2012年2月8日

手作。蛋捲。真香


恆香、榮華、大同都是元朗出了名的老字號餅家。至於真香蛋捲,你又有沒有聽聞過呢?

                                      半個世紀的老店
真香蛋捲是一家小店,擺滿了貨品,加上蛋捲爐,店鋪狹窄的只能容納一人。真香蛋捲屹立在元朗已有六十年多,見證了元朗的發展。元朗原是個墟,農民將農產品集合起來賣的地方,逐漸形成現在的元朗:人口繁多、樓宇茂密。真香蛋捲就是在那時候開創的。

   父傳子承


父傳子承的行業愈來愈少,真香蛋捲已傳到第三代。何先生和父母親一起經營小店。他的爺爺早年來港謀生,看見蛋捲挺受歡迎,便開始賣蛋捲。聞說當時有十多檔造蛋捲。經時間洗禮,蛋捲檔所剩無幾,真香依然屹立。不過位置變了。原本位於大馬路花旗銀行的位置(人流最多的路),後來遷到毫不起眼的橫街小巷裡。老闆何永森說因為是小本生意,不得已才搬。



在元朗人們來往如鯽,穿梭於大街,若不細心點,往往會忽略了像真香蛋捲這麼豆腐般的小店。大多來光顧都是熟客人,當中也有聞名而來的,甚至剛巧碰見而至的亦有。筆者就是盲終終撞見的。




   如何製造蛋捲?

何永森第二代傳人說製造蛋捲很有趣,也很喜歡這份工作。真香一直堅持自家製造蛋捲。先調好濃濃的蛋漿,然後舀一羹蛋漿在燙熱的電烘餅爐上,扳下蓋子,待89秒後,蛋漿熟成一塊薄薄的圓餅塊。跟著何先生左手拿著鐵棒,右手持牛油刀,俐落地將蛋塊捲成圓筒。重複捲兩次,蛋捲就完成!文字描述不如看片,去片吧!
  
  自創新口味


原味的蛋捲真香的鎮店之寶,何先生更創製芫茜味和燕麥味的蛋捲。這裡的蛋捲好吃嗎?個人認為食物只要能吃進心裡,就是好吃。看着何先生用心製造,就已經覺得好吃。除了賣蛋捲,還有米通、雞仔餅、光酥餅……還有一樣東西,相信全香港絕少賣的——就是煙草。不別於現時的支煙,煙草需用玉扣紙捲起才可吸食。由於捲了起來像棺材釘,所以被稱為「棺材釘」。這名可真貼切,吃了煙,很難不快點「釘」了。


煙草和玉扣紙

2012年2月6日

「打小人」


        「打小人」這行業早於唐代已出現,當時稱之為「厭詛」或「厭勝」,是一種詛咒的巫術。所謂的「小人」沒有絕對定義的人物,總之阻礙你前途、事業、感情發展等的人,如暗中傷害你的同事,情敵,刻薄的上司都可稱之為「小人」

       今天的香港仍可見到「打小人」這個行業,銅鑼灣灣仔交界鵝頸橋橋底打小人的熱門聖地。尤其於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農曆的驚蟄」,亦即「白虎日」,相傳這天各種害蟲、妖孽出動為禍人間小人當道,非打不可


       有人相信「打小人」可以幫助趕走是非厄運,亦有人藉此發洩心中怨氣,但無論如何這行業的確陪伴着港人走過了不少個低潮翻查舊報發現當經濟不景之時,「打小人」的人數亦相對增加,如2010香港蘋果日報其中一篇報導:「驚蟄打小人 鵝頸橋底逼爆 小市民洩怨氣 『打老闆』者多前往打小人的,當中不乏年輕男女。

       從事「打手」的人並非甚麼武林高手,也沒有絕世武器,而是一群年歲超過半百的婆婆擔任,她們武器有「打小人四寶」,包括一隻鞋,小人衣紙、肥豬肉、紙老虎,也許平時訓練有素,打起小人來,個個有氣有力,落手又快又重,每次經過鵝頸橋橋底時,老遠便聽到「啪啪」嚮亮聲。



「打小人」前,婆婆們會先拜觀音。可觀音是慈善的象徵,在她面前說下面這話......




用穿過的鞋子打小人,聽說可以使小人感受到被打的痛楚,打得愈狠,他們便愈痛。





     
       筆者數年前做相關報告時,曾拜訪及邀請她們試範「打小人」,過程中終於感受到它的威力,因為每聽到「啪」的一聲和婆婆口中諗出的內容,都令我震驚不已,毛骨悚然,為勉引起不安,以下經已挑選:

   
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訂透,日日去撼頭。
打你個小人面,等你全家中非典,成世都犯賤。
打你個小人眼,等你成世都撞版,日日被人斬。
打你個小人耳,等你日日痾爛屎,敏屎用手指。
打你個小人頸,等你周身都性病,花柳兼淋病。
打你個小人手,等你有錢唔識收,有樓變喳兜。
打你個小人腳,等你日日敷中藥,有鞋冇腳著。
打你個小人肚,等你好心冇好報,日日被人告。


   
小人衣紙用來寫上小人的姓名或時辰和八字

    

相傳白虎是萬獸之王,可以鎮邪,在白虎面前打小人,小人等於被白虎制服,不可興波作浪。






欲試網上版「打小人」,可登入下列網址:
http://www.y28predictions.com/program/template/legend/rulea.php?file=01&lang